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尚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的形式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解体的同时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深入分析鲁迅和尼采两人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尼采的哲学思想对鲁迅思想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他影响了鲁迅对人类的看法,同时,尼采的思想也是鲁迅关于个性解放和思想革命看法的真正源泉;另外,尼采的反传统的批判精神同样也影响了鲁迅。但是,鲁迅却没有盲目地追随尼采,而是从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特定条件出发,形成了适合中国当时现状并有别于尼采的新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逝世前,沈从文就多有论及鲁迅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鲁迅在认识与评价上的复杂性。沈从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一方面肯定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对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持认同态度,另一方面又否定鲁迅的杂文创作及其社会政治意义,对作为思想家与战士的鲁迅表现出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沈从文对于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居于疏离与接受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朱光潜在上个世纪30年代曾经有一次理论"碰撞","碰撞"是围绕诗歌的最高境界是否是"静穆"而展开的。分歧涉及到"摘句"与"佳句"的研究方法、诗歌的最高境界、古希腊诗歌的极境等,分歧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学欣赏基本方法以及不同人生观带来的不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一个非暴力呐喊者。鲁迅关注国民的核心是民智,而不是民气。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迷惘、暴力和绝望,而是启蒙、理性与希望。鲁迅没有心从于暴力毁坏,而是指望和平建设。认识非暴力呐喊者鲁迅,会使中国文化和现实更加趋向正面、和谐与建设性的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精神界战士,以杂文作为匕首与敌人进行战斗。但是他的杂文不全是表现血腥与残酷的斗争史,还传达出他的一种从容、淡定、通脱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域。鲁迅在杂文中指出在生活中要保有余裕之心;提出在文学创作上要坚持余裕精神;强调只有拥有余裕观才能收获真实的人生。解读鲁迅杂文里的"余裕"观,对全面认识鲁迅"立人"的人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舍作为20世纪文学界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之一,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文章通过对鲁迅和老舍小说的细致分析,寻找老舍小说中的祥林嫂型人物形象,并进一步分析他们对于底层妇女的关注,从中透析老舍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伤逝》的主题,反映了男性话语霸权背景下一个具有广泛性的社会问题,即现代社会“妇女解放”所蕴涵的两性之间的深刻矛盾冲突,在对待“妇女解放”问题上,鲁迅自身所体验到的人生困境和男性自身所存在的思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9.
带全附体潜艇尾流场的数值预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人工可压缩性方法得到的不可压缩守恒型Navier-Stokes方程的基础上,引入高精度的三阶基本无振荡格式(ENO)及通量分裂形式的LU分解方法,对某潜艇模型全附体的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取得与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我们民族的英魂,一直致力于剔除国人精神中的痼疾,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卑怯人性的"精髓":惰性与中庸、自私阴险的鬼蜮伎俩与借别人的凶残和牺牲来慰藉自己的怯懦等,急需加以疗治。于是拿起"匕首投枪"直指这黑暗世界中人性的卑怯,冷刺造成这卑怯人性的黑暗社会,以期改变国人的劣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